新中國成立70年來,我國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全面步入小康社會的跨越,我國的大米產業也取得了較大的發展。2019年,中國稻谷產量2.1億噸,消費量1.94億噸,大米結構性過剩問題仍然存在,需加快轉型升級速度。
種植面積持續下降
2018年開始,我國稻谷種植面積開始呈現下降的態勢。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,2019年中國稻谷播種面積為2969.4萬公頃,同比減少49.6萬公頃,減幅為1.6%。這主要是由于近兩年稻谷價格持續走低,種植成本提高,農民種植積極性有所減弱所導致的;再加上少部分新改的水田地,由于產量低、效益不好,被改回旱田,稻米種植面積出現下降。
仍呈現結構性過剩狀態
從產量來看,有托市價托底且價格相對較高,此外中國水稻種植技術不斷提高,使得我國水稻產量不斷增長。雖然近兩年我國重點調整種植結構,2018年開始,水稻種植面積開始下降,但種植技術的不斷提高使得我國稻谷單產量持續上升,稻谷總產量基本沒有太大幅度的下降。根據國際統計局數據,2019年中國稻谷單位種植面積產量為7.06噸/公頃,同比增加0.032噸/公頃,增幅為0.5%;產量為2.10億噸,同比減少252萬噸,減幅為1.2%。
從消費來看,隨著人們生活消費結構的變化,主食米飯逐漸轉為副食,人均大米口糧需求量持續下降,大米食用消費逐年減少。不過,飼用及工業消費逐年上升,從總體來看,稻谷的消費量仍呈上升趨勢。2019年,中國稻谷總消費量為1.94億噸,較上年度增加80萬噸,增幅0.41%,同期稻谷產量為2.10億噸,過剩問題顯著。2019年度全國稻谷結余1401萬噸。
稻谷價格行情走低
2019年以來,我國稻米市場價格持續走低,2019年1月份時均賣價為4153元/噸,到了2019年12月31日的均價已經跌到了3765.5元/噸,其跌幅達到了9.33%。一季度,國內忙著春耕備耕,政策性稻谷尚未出庫,地方儲備稻谷拍賣輪出不斷,加上臨儲稻谷庫存龐大帶來的心理壓力,稻米市場呈現穩中走弱跡象;二季度,受農戶新稻庫存偏多、地方儲備稻谷持續輪出和大米需求平淡等因素影響,稻米均價下滑;進入三季度以后,國內多數主產區市場糧源消化至尾聲,部分優質稻米價格存在一定反彈空間;四季度,由于陳糧拍賣陸續結束,新稻開始上市,價格總體有所提升。
再次成為大米凈出口國
過去50年,中國一直是大米出口大國,早在中國經濟開始高速增長時,中國的農業產量一直在增加,但需求增加得更快。但自2011年,我國大米進口量首次超過出口量;而到2013年一舉成為全球大米最大的進口國。不過,隨著國內稻米市場重心持續下移,國產大米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不斷增強。在價格機制作用下,我國大米進口快速減少,出口持續增加。2019年1-11月累計出口大米253.5萬噸,同比增加72.2萬噸,增幅為39.8%;累計進口大米217萬噸,同比減少62萬噸,減幅22.6%;累計凈出口大米36.5萬噸,同比大增134.2萬噸,2012年以來再次成為大米凈出口國。
2019年12月21日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:“要下大力氣抓好糧食生產”。保障農民種糧基本收益對稻谷生產而言,繼續實施最低收購價政策是多年來行之有效的辦法,預計2020年仍將繼續實施,且最低收購價仍將保持基本穩定。
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《中國大米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》,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、產業規劃、產業申報、產業園區規劃、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。
新中國成立70年來,我國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全面步入小康社會的跨越,我國的大米產業也取得了較大的發展。2019年,中國稻谷產量2.1億噸,消費量1.94億噸,大米結構性過剩問題仍然存在,需加快轉型升級速度。
種植面積持續下降
2018年開始,我國稻谷種植面積開始呈現下降的態勢。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,2019年中國稻谷播種面積為2969.4萬公頃,同比減少49.6萬公頃,減幅為1.6%。這主要是由于近兩年稻谷價格持續走低,種植成本提高,農民種植積極性有所減弱所導致的;再加上少部分新改的水田地,由于產量低、效益不好,被改回旱田,稻米種植面積出現下降。
仍呈現結構性過剩狀態
從產量來看,有托市價托底且價格相對較高,此外中國水稻種植技術不斷提高,使得我國水稻產量不斷增長。雖然近兩年我國重點調整種植結構,2018年開始,水稻種植面積開始下降,但種植技術的不斷提高使得我國稻谷單產量持續上升,稻谷總產量基本沒有太大幅度的下降。根據國際統計局數據,2019年中國稻谷單位種植面積產量為7.06噸/公頃,同比增加0.032噸/公頃,增幅為0.5%;產量為2.10億噸,同比減少252萬噸,減幅為1.2%。
從消費來看,隨著人們生活消費結構的變化,主食米飯逐漸轉為副食,人均大米口糧需求量持續下降,大米食用消費逐年減少。不過,飼用及工業消費逐年上升,從總體來看,稻谷的消費量仍呈上升趨勢。2019年,中國稻谷總消費量為1.94億噸,較上年度增加80萬噸,增幅0.41%,同期稻谷產量為2.10億噸,過剩問題顯著。2019年度全國稻谷結余1401萬噸。
稻谷價格行情走低
2019年以來,我國稻米市場價格持續走低,2019年1月份時均賣價為4153元/噸,到了2019年12月31日的均價已經跌到了3765.5元/噸,其跌幅達到了9.33%。一季度,國內忙著春耕備耕,政策性稻谷尚未出庫,地方儲備稻谷拍賣輪出不斷,加上臨儲稻谷庫存龐大帶來的心理壓力,稻米市場呈現穩中走弱跡象;二季度,受農戶新稻庫存偏多、地方儲備稻谷持續輪出和大米需求平淡等因素影響,稻米均價下滑;進入三季度以后,國內多數主產區市場糧源消化至尾聲,部分優質稻米價格存在一定反彈空間;四季度,由于陳糧拍賣陸續結束,新稻開始上市,價格總體有所提升。
再次成為大米凈出口國
過去50年,中國一直是大米出口大國,早在中國經濟開始高速增長時,中國的農業產量一直在增加,但需求增加得更快。但自2011年,我國大米進口量首次超過出口量;而到2013年一舉成為全球大米最大的進口國。不過,隨著國內稻米市場重心持續下移,國產大米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不斷增強。在價格機制作用下,我國大米進口快速減少,出口持續增加。2019年1-11月累計出口大米253.5萬噸,同比增加72.2萬噸,增幅為39.8%;累計進口大米217萬噸,同比減少62萬噸,減幅22.6%;累計凈出口大米36.5萬噸,同比大增134.2萬噸,2012年以來再次成為大米凈出口國。
2019年12月21日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:“要下大力氣抓好糧食生產”。保障農民種糧基本收益對稻谷生產而言,繼續實施最低收購價政策是多年來行之有效的辦法,預計2020年仍將繼續實施,且最低收購價仍將保持基本穩定。
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《中國大米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》,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、產業規劃、產業申報、產業園區規劃、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。